一、微流控
微流控(microfluidics)技術是使用微管道(數十至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的科學技術,微流控裝置通常被稱為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技術具有微量、高效、集成化和自動化等特點。


圖1.微流控芯片
發展至今,已涌現出一批微流控芯片醫療即時檢測產品。


圖2(上圖為傳統血氣分析儀;下圖Abbott i-STAT手持式電化學臨床血氣分析儀。檢測范圍:血氣參數、電解質、凝集分析、血液學分析、血糖、心臟標志物等)
在生殖領域,基于微管道篩選技術,微流控可用于評估、篩選精子和卵母細胞。傳統卵子顆粒細胞去除需要用吸管反復吹打卵丘顆粒細胞使其脫落;利用負壓和微管道,微流控芯片脫顆粒細胞更高效、傷害更小。在微流控芯片管道內構建微環境后,可在芯片內行卵母細胞體外培養、體外受精和胚胎培養等。
二、芯片器官
芯片仿真人體器官系統(也稱器官芯片)就是利用微流控芯片模擬人體器官。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們已構建芯片肝、芯片肺、芯片腸、芯片心臟和芯片子宮內膜等。器官芯片包含有活體細胞、組織界面、生物流體和機械力等器官微環境關鍵要素。它可在體外模擬人體不同組織器官的主要結構功能特征和復雜的器官間聯系,用以預測人體對藥物或外界不同刺激產生的反應。科學家認為在醫療研究領域,這些工具可能取代動物模型。


圖3 芯片睪丸
三、芯片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主要由上皮細胞和間質細胞構成。美國西北大學Julie Kim博士取出人子宮內膜后行細胞分離、培養和鑒定,用上皮細胞和間質細胞在體外構建“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芯片子宮內膜”,該芯片器官可用于研究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內膜容受性降低的病理生理。
四、芯片卵巢
年輕的卵巢癌患者切除卵巢后無生育力。Monica Laronda博士分離小鼠卵母細胞后在體外將其培養并重新構建“芯片卵巢”,該技術可能成為年輕卵巢癌患者生育力保存新方式。其成果已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圖4 芯片卵巢
下一條:精子畸形,不等于胎兒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