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性原理”來自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最近在硅谷很火的一個詞。
馬斯克連環顛覆、多面顛覆,在Zip、Paypal之后,又搞火箭、特斯拉、太陽能,還有人工智能、洲際高鐵,還要把人類變成跨星球生存的物種。
馬斯克的顛覆在行業跨度、難度、密度、速度、影響力等方面,似乎超過了喬布斯。人們實在看不懂,不可思議,問馬斯克是怎么做到的?
馬斯克說:“的確有共同的思維模型:第一性原理。”即:凡事回歸本質原理,從頭算,不要在別人的路徑上追趕,抓住本質,重新推算。大概是這個意思。最近講第一性原理的比較多,羅振宇、李善友、黃曉潔都在講,我也都去仔細看了、聽了,還把分別由美國人和日本人寫的2個不同版本的馬斯克傳記拿出來,仔細再讀了一遍。
理解下來,“第一性原理”就是“本質原理”。
并不新鮮(盡管大多數人還是偏離甚至忘記這個原則在做事)。關鍵是本質是什么?如何利用?這個挺難!馬斯克的厲害是這上面的厲害。
是的,我同意馬斯克所說:萬事萬物存在第一性原理,即本質性原理。只有抓住這個關鍵,結合自己的內外來重新推演,才可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否則很可能東施效顰、邯鄲學步,有掉進坑里的危險。
今天,互聯網時代,那么多的商業顛覆,林林總總、眼花繚亂,背后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呢?
是不是這3個字?在此分享,謹供探討:
第一個字:爆
“顛覆”的意思是革命、推翻、基本替代。
在市場上基本替代競品的核心原因是:用戶利益上的爆,即:極致,最好。
不是好一點點,好一點點很難基本上替代,因為你是后來者,人家有先入為主的優勢。是好很多,甚至N倍好,用戶才可能用你替代原有的選擇。
市場就是用戶。用戶根據自身利益決定購買。如果體驗后失望、名不符實,你也是站不住腳的,更走不遠?;ヂ摼W時代,人人即媒體、人人即渠道,試圖象以前那樣操縱媒體、控制渠道來屏蔽負面影響、屏蔽競爭,已經不可能了(除非把互聯網滅了)。忽悠用戶也很難了(盡管騙子和受騙仍然很多,但這些翻不起多大的浪,而且會越來越少)。用戶根據自己、親友、身邊熟人的體驗、口碑來購買,并在互聯網上發牢騷或分享驚喜。所以,用戶利益(體驗)的爆成為最重要、最核心的決勝因素。
產品爆,用戶利益就會爆,用戶利益爆,用戶口碑就會爆,用戶口碑爆,市場就會爆。這是市場顛覆的邏輯主線。
“爆”是比用戶原有最佳選項好很多,遠遠超出用戶期望,令用戶驚喜、尖叫。
用戶利益是什么呢?用戶利益=收益/成本。利益有不同的痛點、需求、標準,所以有了市場細分,甚至個性化訂制。成本包括:貨幣(價格)、時間(便利)、風險(安全)等。這些也因用戶及消費場景的差異,有不同的標準、側重、取舍。
只有做到爆,顛覆才會發生。
當然,顛覆之后要能夠占得住、守得住,良性循環才行,否則是自殺式襲擊。即使占領也沒用,還是會倒下、退出,占得越多,死得越快,這不是顛覆。
顛覆的前提是有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和能力。有這個來支撐。
比原來最好的競品好很多(甚至N倍)仍能夠盈利,甚至有更強的盈利能力,靠什么?顛覆性的技術,或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或二者兼備。這是市場顛覆的主要后盾。
說到這里,我們有些人會有疑問:現在所謂的很多獨角獸、顛覆者,一直不盈利,一直在燒錢,怎么解釋?比如,京東虧了10多年,燒了多少億?亞馬遜虧了20年,燒的錢可能更多。滴滴、美團等等,都一直在虧損和燒錢。那是愿意給錢讓它們燒的投資人,堅信是他們是可以盈利的,或者用可以現在賺的錢為未來而燒,以便更快更大地搶占地盤和機會。到了某個階段,虧的錢可以賺回來,并良性循環、持續賺錢、賺更多更久的錢。
不少現在已經很賺錢,象蘋果、阿里這樣的,盈利能力不得了。
許多小市場、細分市場、碎片市場的顛覆者(他們也是顛覆者,只是名氣沒那么大)也是同理。
“爆”是核心、目標,也是出發點。離開這個思考,試圖靠包裝、忽悠,或操縱渠道、媒介、供應商資源,甚至政府關系等等,都沒有用。
今天的市場,用戶擁有絕對的主權。這已經不可逆轉。讓用戶利益真正地爆是一切顛覆的唯一條件。
如果爆了一片市場,供應卻跟不上,因為供應鏈(如制造、原料、資金、人才、技術、政策等某個或某些環節)被人家斷了,或受制于人。結果達不到盈利,因而扛不下去而倒下,這也是商戰中常有現象。這是我后續文章要分享的內容。這里重點談本質性原理:圍繞保證“爆”、持續“爆”來思考各個要素及整個配套系統的建立、爭奪、防守?!氨笔撬季S的原點。
第二個字:準
打偏了,再用力、有力也爆不了。
這個準是用戶痛點的準。
這個痛點如果不怎么痛、無關緊要,用戶是不會為此助你顛覆的。
必須是大痛點,甚至是多個大痛點或主要痛點,用戶實在受不了,才會從別人的懷抱中轉過來投向你的懷抱。因為你更懂他(她),更給了所要、更止所痛,或滿足了令其驚喜、尖叫的愿望、渴望。
用戶為什么會痛?想要卻沒有。這個痛有多強、多頻繁、多少人有呢?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是不是“剛需、多頻、廣譜”的問題。痛就是市場,痛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
所以抓準市場就是抓準痛點。
這個準的評價標準:
1、痛點的準:
首先是用戶的真痛、主要痛、強痛?;蛘娴目释姷目释?。多少人的痛或渴望產生不同的市場大小。至于喬布斯所說的創造市場,其實也可以套進這個邏輯?!叭藗儾恢老胍裁雌嚕粫嬖V你想要一輛更好的馬車”,但汽車一出現大家還是會說:哇,這是我渴望的。至少在部分人用了叫好之后,大家都會有這個要的欲望。
2、對手軟肋的準:
在這個位置,可以做到比競品“爆”。如果不能,用戶再痛,你也沒用。你要在這個戰場上打得過對手。這反映在對用戶痛點的解決能力上,后盾是以技術和模式為核心的整個配套系統(供應鏈),否則你提供不了或持續不了這種解決能力。所以顛覆者往往要抓住對方的關鍵軟肋、弱點甚至死穴。
3、時機的準:
錯過這個時機,這個問題被現有競品或其它后來者解決了,不痛了。就要去尋找其它的痛點了,重新評估和選擇了。天下太大了,不是只有你能看到并為這個痛點機會行動。時機的準還包括利用外部資源的時機上的準。錯過時機,利用不上了,或被別人搶占,許多資源是有限的,爭奪上是有排他性的。
4、符合自身能力的準:
自己有做到的可能,包括通過改變、通過對外部各種勢力、資源、條件的利用之后做到的可能。如果找不到可能性,只是盲目去試,失敗概率很大。所謂的試錯,也是在底層邏輯上看到了成功的大概率,在大概率的范圍或方向上試錯。無頭蒼蠅亂撞,撞死的占多數。
第三個字:快
速度比對手快。
這個對手首先是顛覆對象(往往是原來最好的)??斓哪康氖亲寣Ψ絹聿患胺佬l、阻擊。
還有一類對手是與你同類的顛覆者或潛在的顛覆者,或先于你或同時或后于你,有些不知道會從哪里、什么時候冒出來。
比這些對手更先搶占顛覆機會。
如果有人先于你顛覆成功,你對他進行同質化或近似化進攻就難多了,除非對方犯大錯誤,或你有比他多幾倍的兵力。這與打仗是一樣的道理。攻比守難多了。
我們看到打車軟件、團購、直播等領域,到了中后期就是顛覆者之間的血拼,具備先發優勢、搶占先機的往往具備絕對優勢,并且能夠獲得絕對優勢的外部資源,其它小弟賣給他成了最好的選擇,有些賣都賣不出去。
還有就是反應快。
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快、許多不確定、無法預知、預見。靠反應速度取勝。
快不是一味地前進,在不該前進的時候,快速前進可能是倒退,因為到時候還得退回來,快成了慢,嚴重的或有死亡危險。比如前面突然出現了陷阱、致命強敵,或自己相關環節沒跟上,嚴重脫節,露出可以讓手致勝的破綻(如前些時間的樂視危機),等等。要審時度勢,因變化而動,根據天、地、人、時、敵等內外各種變化,去確定攻守、迂回、進退、路徑、節奏。
“快”指的是總體上的在最后占領目標上的快,不是一時一地的快。
總體來講,"快+準+爆=市場顛覆的本質原理(第一性原理)“。一切戰法設計、變化、運用,都回到這個本質,遵循這個本質原理,去思考、分析、推算、判斷、決策、行動。
這象李小龍的武功,快準狠,狠就是爆。
上一條:銷售老手心態疲憊如何自救
下一條:邏輯就是上帝